您当前所处位置: 米胖旅游网 > 上海旅游 > 上海旅游攻略 > 上海老式西餐

上海老式西餐

http://www.mipang.com时间:2011-04-19  来源:米胖旅游网  点击:4819
上海的老式西餐上海开埠早,洋人多。西餐理应不乏。但是也许是因为白俄多的原因,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,上海西餐以俄菜为主导,尽管红房子红磨坊挂着法国大餐的牌子,卖的还是俄罗斯菜.从记事开始及父辈的唠叨;上海人的西餐就是 罗宋汤+炸猪排+土豆沙拉+面包+(荷包蛋)这样的标准餐在淮海路;红房子,红磨坊,天鹅阁。南京路;德大西餐社,凯司令,东海徐家汇理查等等有零点,有套餐,办宴席。供零点的菜有;铁排鱼,烟熏鱼,牛尾汤,蜗牛,牛排(中式),意大利肉酱面,炸鸡,炸土豆片,条。按顺序来书;餐包;标准的是当初3分一个的餐包。就是现在茶餐厅的叉烧包大小。黄油是很稀缺的,会给一朵花(黄油花)荷包蛋和红肠已经是很高规格了。极软,无弹性。隔夜就很硬,凯司令每天一早排队,粮票年代半两一个。再早些《沙利文》也有现做出炉的。最好吃的是吴江路老广东的“酥旦面包”也就是现在的“菠萝油”,刚出炉那个酥,香。5分一个。罗宋面包是咸味硬壳软心的,很好吃,有点现在法式面包的感觉,在欧州从未见过。现在在上海也买不到。面包在上海有历史的,但是好吃的,像真正法国的,瑞士的各种面包却难以寻觅,就是五星宾馆也好像缺口气,不如巴黎街头小店,皮硬但是入口就化,内软气孔大又不失型。此生难断记忆的却是;60年代困难时期,学校午饭就发个面包,半饭盒咸菜汤。二分钱,咋过呢?**买根4分钱的棒冰(“奶油,橘子什么”)夹在面包中,这个味道到现在不忘,软/硬同口,香甜可口,当然吃完眼睛还是绿的,不够啊。汤;是在凹盆里的,但是汤的内容很简单,包菜,胡萝卜,洋葱,番茄(很少),番茄酱(上色),红肠丝。和现在吃到意大利浓汤/日本仿浓汤/批萨都差了远去了。但是这个传统传到如今的红房子,哪怕30元一盆的汤还是几十年不变的寡水而已,自家烧可就来劲了,略加芹菜,土豆,或云豆少许,等等等等,就看手头有些什么,番茄要多,皮可以后捞,加番茄酱的味道并不纯,不如全“天然“。当时到20年前,对于西餐的汤的认知度只有此汤。直到老外们来了,才知道还有这么多西汤.色拉;上海老西餐的色拉是现代土豆色拉加水果。标准的50-90的上海西餐色拉配方;土豆,胡萝卜,青豆,红肠,苹果,梨,蛋白等,看手边的现货情况而定,主要是颜色搭配,白;蛋白,土豆;红;红肠,胡萝卜,绿;青豆(或芹菜/灯笼青椒),土豆为主,自调蛋黄酱。当时主要的油是菜油或豆油,都非精炼,所以都得把油熬熟,放冷再用。所有色拉料的颗粒度都在1厘米左右,以小为上。这种配方今天基本淘汰。一是工艺复杂,而是并不好吃;今天我的配方是;土豆,火腿肠,鹌鹑蛋,洋葱,黑胡椒。这才是我认为最好吃的。凯司令和红房子的都有点甜,并不好,夏天还有放冰砖的。主盘;记忆中和实际到西餐厅吃的只有油炸物;猪排;有面拖,面包粉拖,铁排等区分,敲排骨只是在80年代后,才兴起的,以前刀背一剁就行。上海人买大排,少不了一句话“薄一点”,师傅又本事一斤切出10块就好,吃大排有不多花钱,不够大?面粉裹。再加面包屑,在食堂吃面拖大排,学问大了去了,大的,硬的也许就是骨头大,小的也许全是肉,在餐桌上吃“糖醋小排”绝对挑小的,没有骨头。吃大排,就“上海梅林辣酱油”黄牌,兰牌,倒之前先要晃几下,底下有沉淀,摇起来,味道才好,小绍兴的大排泠上的非黄牌不可,但是,家中吃的蓝牌居多。凯司令用蓝牌,红房子用黄牌。铁排鱼一定蓝牌。面拖大排也有用梅林番茄沙司的。这些包装百年不变,老人绝不二选。大排以外,就是铁排鱼(板鱼)也是油炸,也是面拖,面包屑包裹。也是辣酱油。至于牛排,大多是加过嫩肉粉的,真正吃到牛排已经到80后了。意大利面;只有番茄酱肉末一种,而且以现在的和以前的比,以前都是烂面,实在不够现在的水平。 老美的工业化土豆片进来以前,要吃炸土豆可不是简单的。要自己切成厚薄均匀的片,不断的在锅内翻动(油不会太多)。土豆条一般和红薯条一起50/50%炸,出来带甜味,比老麦的好吃。油炸鸡就有点国产化了,放酱油和生粉后炸,味道极好,外焦里嫩。甜品;上海的甜品做得非常好,好到念念不忘,在琳琅满目的今天,还是怀念当初的老几样;凯司令的栗子蛋糕,哈斗,泡芙,奶油蛋筒.水果蛋糕.咖喱角等等.使人忘不了的还是传统“硬奶油”蛋糕,能数出7层,一层奶油一层蛋糕,上面再一层奶油裱花,一口咬下,在口里化开,一点点变成回香,浓郁的口感,真舍不得咽下。但是,快咽,图一个喉头的经过感,这是最美好的一瞬间。大家总在传某老克勒每天去凯司令一份套餐.一杯咖啡,等等.其实这样并不舒服,至少吃的不卫生.淮海路红房子的菜多一点,有蜗牛,洋葱汤,葡国鸡等选择. 忌司桂鱼是一道好菜,但是,当我在九十年代请英国朋友来此时,他却不领情;忌司永远不和鱼为伍.这是标准,英国人的国菜;纯真的土豆条拼炸鱼在今天的上海难以寻觅。80年代后期,五星宾馆兴起.洋厨师来华.带来的西方餐饮使国人知道何为西餐.上海西餐慢慢淡出,只有红房子,凯司令,查理等留在老地方,提示着过去,对凯司令的记忆剩下每天下午一群打桩模子围坐在一楼咖啡室,数兑换券,交割人民币,美元.老克勒们今天早上已经到麦当劳围坐了.上海西餐和北京老莫有共同之处,却不如老莫有鱼子酱,有标准俄罗斯大面包,炖牛肉等等,腌牛舌等。由于技术含量低,制作要求简单,家家户户都可以试试,尽管味道会有很大差异,但是,模样像,颜色像就意思到了。老时的上海家庭,哪天心血来潮,都可以全家动员来个大餐.准备工作也很多,煮土豆,煮蛋,煮青豆,熬油.最累是拌色拉酱,油一滴滴的滴下,碗里不停地单向匀速搅拌.完成后还要加上几滴白醋.一家忙上半天,其乐融融.大锅浓汤,堆起来的猪排,一锅色拉,外加红肠,午餐肉这就是大餐了.今天的西餐林林总总,从老外不屑一顾的大众西餐如巴贝拉等,(一些讲究的老外绝不进去)到中式西餐,到老外主厨的衡山路外滩新天地餐厅。披萨大饼店到老麦。西餐的特点好像就是标准,工业化“生产”。没有中餐的人性。你说西餐如何,其实西餐的烧到装盘,并没有中餐卫生,用手的时候太多,切,搅用手,装盘用手,不如中餐锅到盘没有中间环节。可谓等你一道四十分,吃完一道四分钟。在吃西餐中国人真是意志力的考验,在法国四道菜从八点吃到12点,咖啡还没有上,台湾朋友早就离开,他们的耐心不如欧洲人,更不如我们,但是我们也许太讲究面子,苦了自己不得休息。国人的模仿精神永远是老外的痛,什么到中国都会出现本土化,其实日本人的模仿比国人快,他们更讲究一个“摆”,讲究一个“适量”,进日本餐厅,只要你不吃“相扑火锅”一般撑不了。一位做中东卷饼(pita)的老外,很想到中国来发财,看到满街的“中东烤肉”如此便宜,就说再也不来了。今天上海很多中餐厅像王朝,顺风都有“蔬菜色拉”,沙皮汤,蜗牛,西餐中吃。至于排骨年糕,大排面都有西餐的身影。上海西餐也就回归中餐,就如我们去国外,对各种中餐馆,除了笑,还能咋样?当然,本人在国外对接待国内出去的旅行团团餐馆,五体投地。他们能把中国的食堂文化照搬到国外,实现全球化中餐团餐标准人民公社化,真是伟大。那些不见世面的老外看到中国人的风残云卷的速度和厨房水捞菜,水川汤,那还有中餐的伟大?写完之时,正好电视在播《老品牌》,感慨啊!我不得不对日本人对餐饮的专研,发扬光大,把中餐,西餐都变成了日式。我们的老品牌必须有发展,否则,当今的80.90后很难再坐进老品牌的红房子,凯司令;希望红房子们永葆青春,菜单上能有传统怀旧菜,还要有新潮,能做一个油锅一桌菜,也能一道一道慢慢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