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处位置: 米胖旅游网 > 上海旅游 > 上海旅游攻略 > 来谈谈有世博的上海

来谈谈有世博的上海

http://www.mipang.com时间:2011-03-25  来源:米胖旅游网  点击:2928
本来我已经去过上海了,一般情况下我不会特地去重访一个城市。本来我没打算去看世博,何况早就听说游世博简直是受罪。但是年底广州也要举行一个盛会,领导一句限制休假激起了我的情绪。于是匆匆递上假单,转身投入另一个早就传得沸沸扬扬的盛会。决定重游上海,有世博的上海。为了平衡矛盾得连自己也无法解释的情绪,这次拉上了母亲同行。也许这样能暂时离开把人群当沙漠的混沌思绪,认真营造爱热闹看热闹爱看热闹的心境。游世博,是需要这样的心境的。运气不好,碰不上划算的打折票,只好坐了深夜的最后一班飞机。意外的是坐上了大飞机,波音777。母亲东张西望地很感兴趣,还问我能坐多少人。我说不知道。母亲说,你站起来到后面走走,数一下可以坐多少人嘛。我看着她:你就对这飞机能坐多少人那么感兴趣吗?嗯,真的感兴趣。你去走走看看嘛,回来告诉我。这又是一个意外。母亲感兴趣的问题,我根本就没想到。看着她兴致勃勃的样子,我怀疑她是否只想找个借口让我走动走动。旅途尚未开始,但是我和母亲的情绪,似乎已经开始互相影响。空姐走过身边时,我叫住了她:请问这飞机能坐多少人?世博园的6号门,果然人山人海。长长的人龙,一眼望去看不到头。人龙在有序的指挥下依次流动。9点开园,我和母亲8点45分到达,排队入园后是9点15分。世博如此大的场面,只用了半个小时等待,不得不承认秩序控制得很好。但我们还是没拿到中国馆的预约券。直奔不远处的台湾馆,也被告知上午的预约券已满。看这架势,下午的预约券也够呛。骄阳似火,晒得我有点蔫。看着人群打仗一般涌向沙特馆,看着澳门馆的预约机前都排起长龙,我知道什么叫出师不利了。母亲还在一旁等我拿主意,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,把她拉进香港馆的人龙里,先避开烈日暴晒再说。这队伍进来就出不去了,幸好有顶棚遮阴,还有强力冷气机送爽。排了45分钟的队进入香港馆,才发现里面相当小巧玲珑简单朴素。除了那一面面映出无数人影的镜中镜,这个进入世博观看的第一个展馆,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一部3D小电影,一个迷你金紫荆像,一个更加迷你的空中湿地花园。最后拿了一份小礼物就出来了,一本小册子,一张旅游优惠卡,还有一把小小的碟扇。那扇子双手反扭成8字就可以收纳好,小时候家乡曾经流行用同样的工艺做的遮阳帽,母亲那时也常戴的,想不到现在又成了小小的创意。看着身边的年轻女孩左拧右拧不知道如何摆弄的样子,我不禁感慨岁月如梭,穿梭往复中已不知今夕何夕。旁边的澳门馆预约机前已经没有了长长的人龙,于是就顺便排队拿了下午的预约券。一转身,忽然有人在身边轻声问:中国馆预约券要不要?我有些心动。中国馆非预约不能进,而预约券又一票难得。如果不参加团队,不起早贪黑地守在园区门口等着开园时的免费派发,就只有买黄牛票一途了。讨价还价间,黄牛忽然神秘地走开,又打手势叫我跟上。原来是被便衣盯上了。鬼鬼祟祟的感觉让我极不舒服,见我似乎想放弃,黄牛赶紧塞给我两张预约券,让我跟着另一个人走,说那人也要进馆,我可以进去之后再把钱给他。于是匆匆忙忙去排队了,只见栅栏外的黄牛着急地打手势叫我先给钱再进去,但又忌惮着便衣不敢高声叫喊。不是说好进馆后再把钱给他同伙么?我莫名其妙,决定不加理会。中国馆果然气势非凡,拿着预约券都要在无比宽阔的底厅里排上一两个小时的队。黄牛的同伙很专业,举着相机东拍西拍就是不看我们一眼,直到我忍不住开口问要不要给他钱。不料对方表情惊诧,含糊地说他已付过自己的钱,然后就匆忙消失在人群里。我和母亲面面相觑,好一会才反应过来,原来这人不是黄牛同伙,不过也是普通游客一名罢了。仿佛意外捡了个便宜,自然不能错过这么难得的机会。我们在中国馆逗留了很久,每一层每一项都不放过。母亲兴致很好,看着动感的清明上河图目不转睛,看着各地小朋友的画津津有味,坐缆车时啧啧称奇,出馆时还念念不忘那个亏了一把的黄牛党。情绪会感染的。近距离地看着中国馆这颗四平八稳的大红印,我发现每层椽子之间都有明亮的玻璃映着流动的人影,这样的灵动,让我的情绪也上扬一些了。算好预约的时间,走出中国馆正好去澳门馆排队。进馆后发现比香港馆更袖珍,不过是置身于一场立体环回式的电影,跟随三个澳门人逛了一趟澳门。旅程结束,人也到了展馆出口。这么简单?我有一点点失望。可是回头一想,短短的片子要囊括这魅力小城的前世今生,每一幅每一帧的声音和画面互动都要恰到好处地贴合,就连展馆外形也要和追赶兔子灯的影片故事保持一致,每一处细节,已经足证布馆的用心。有心,已经很值得尊重。午后的阳光明晃晃,气势磅礴的世博轴白刃一般闪亮。我们从A片区穿到B片区,发现主题馆前居然没有排队的人龙,于是就钻了进去。一进门,仿佛踏入一池冰水,强大的冷气让我知道,我们要在主题馆猫上很长的时间了。中国馆、主题馆、世博中心、世博文化中心,分列世博轴两侧。世博后将永久保留的一轴四馆,建筑规模和其他展馆比起来格外庞大。主题馆包括了城市人馆、城市生命馆、城市地球馆,每一个都奢侈地占据了大量空间,即使走马观花也需要花费时间,我和母亲贪恋里面的舒爽冷气,更是慢悠悠地逛了很久。难得的是主题馆几乎每个展馆都不需要排队,于是我们仔细看了城市人馆里各大洲城市人的生活工作,看了城市生命馆里怪兽般盘踞头顶的地下管道,看了城市地球馆里美丽逼真的巨型地球投影,然后把生命阳光馆和公众参与馆也转了一圈,还饶有兴致地在触摸屏上练了一把手指书法。走出主题馆,犹如走出巨大的迷宫,看看时间已经是下午5点多,相机电池也快没电了,我就快刀斩乱麻,把脚架架上,在各个场馆前跟母亲拍一张“到此一游”。国际组织联合馆、太平洋联合馆、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馆、国际信息发展网馆、联合国馆、世界气象馆、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,机构组织的展馆外表大多平平无奇,印尼馆、菲律宾馆、马来西亚馆、文莱馆、柬埔寨馆、泰国馆、澳大利亚馆、新西兰馆、新加坡馆,国家展馆倒是每个都造型各异,外表已经千奇百怪极具特色。花多眼乱,也不知道该进去哪个馆。看到世界气象馆前面居然还有挺长的人龙,一时心动也加入了队伍。于是体验了一场精彩的4D电影:当3D屏幕上开始响雷布雨时,头顶上方真的有细细雨丝洒落下来。几乎每一个世博场馆都有技术超群的电影,就连中国各省市联合馆的也不例外。那是出园之前的又一个惊喜。原来晚上已经没人排队了,我和母亲就把中国馆底层的各省市联合馆逛了一圈。虽然每个馆都不大,但是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容都有着很能体现当地特色的创意,可惜相机电池告罄,我只能用我非常低级的手机,随便拍了模糊的几张照片。这是世博的第一天,总结下来的路线是虎头蛇尾或者说头重脚轻。可是母亲说,已经很圆满了。我们其实只花了很少的时间排队,进入场馆后所逗留的时间,也是必须的。想来也对,可就是觉得还可以更好地规划。或者,那是深入骨髓的一种强迫症。顶着烈日走了很久,觉得自己都快晒成肉干了,终于见到了“网吧”两个字。这是我第一次进网吧。夹在一大堆塑料瓶、易拉罐、废纸、烟头、网络游戏和搭在桌上的二郎腿之间,只为了查询世博场馆预约信息、火车票和机票信息。网络还是很有用的。不然我不会找到世博园附近便宜的短租房,房东深夜守在小区前接我们,24小时随传随到,房间虽小也是设施齐备很有些家居感,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没有网线。也是通过网络,我才能在到达上海的第一天就从私人手中买到了两张世博园3次票,价格还比票面的低。毕竟9月以后,世博园的官方途径已经没有3次票出售。不过这次运气不好。网吧查询结果显示,必须预约而且可以网上预约但网上只能预约3天后的台湾馆,3天后的预约已经满了。而回程时间的飞机票,也几乎完全没有折扣。如果没有世博,上海还会这么炙手可热吗?我和母亲都不是第一次来上海,但是不知是否因为举办世博的缘故,眼前的大都市完美得无可挑剔。我们去陆家嘴,去外滩,旧地重游,从不同角度观看在骄阳下熠熠生辉的东方明珠。白天的南京东路,晚上的南京东路,都走了一下,人潮既不汹涌,也不寥落。新天地很有味道,修葺一新的石库门房子,处处洋溢着小资情调和海派风情。我最喜欢豫园城隍庙一带,虽说也是司空见惯的精品集散地,但是琳琅满目的小玩意种类非常多,似乎比别处更加齐全之余,价格也是想像不到的低,几块钱的东西比比皆是。我和母亲完全想不到上海有这么低的消费,看起来即使是升斗小民,生存压力也不至于很大。我们在旁边一条小巷子里吃着简单廉价的午餐,饭馆女主人和朋友在一旁随意聊天,上海话我完全不懂,但有两个字音不断灌进耳里,是谓“阿拉”。曾经很喜欢以单数第一人称作为每句话的开头,现在却不得不学习沉默的我,忽然有很奇妙的感觉。一边觉得从前的我,在别人眼里应该很讨厌,一边又觉得这几个“阿拉”不断的女人,自我得对别人的讨厌懵然不知的女人,其实很幸福。城隍庙很市井,经过修饰的优雅的市井。整个环境既有格调又有秩序,人流和风景,水乳交融。众多古色古香的老字号显然经过特别的装潢了,一派中式的典雅。我想起外滩的建筑,完全不同的欧式风情,串起的是泛黄的历史,那久远的,洋味十足的,纸醉金迷的,华丽与辛酸交织的历史。所有的建筑都是有生命的,沉甸甸地记录着城市的故事。由沉重的钢筋水泥构造的建筑,是专属于城市的艺术。但潮流所向的城市未来,关键词应该是绿色、环保,轻盈而明朗的意象,仿佛和固有的建筑标签有所冲突?这样想的时候,我记起了看世博的另一个目标:那些预示着未来的建筑。世博园的第二天,我选择从7号门进入C片区。这里多是欧美国家的展馆,每一座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,光是外形已经千奇百怪,创意十足。比第一天略早一点,8点半开始排队,结果一进园就意外地收到两张中国馆预约券。更意外的是身旁随即有人贴上来,低声问:中国馆预约券卖不卖?被动当上黄牛,我有些激动又有些失措。对方开价20元一张,我假装很专业地说,50元!我知道你一转手就翻倍了!话一出口就后悔,对方招牌式的犹豫持续了不到半秒钟就顺利成交了。我知道100只是网上的最低价,第一天的黄牛向我开价时,就是150元一张的。但这意外的收获还是让我们很有些高兴。母亲甚至开始守株待兔的憧憬,设想第三天也该早一点排队,说不定还有运气再当一次黄牛。这运气确实不是时时有的。本来这一次排队的时间比第一天还长,但是C片区的人似乎少很多,一眼望去,很多场馆都不用排队就可以进入。但我的计划是扫馆,所以克制住进馆的冲动,拿出相机脚架,准备先给各个国家的展馆外观来个集邮式拍摄再说。只拍了几张,就来到捷克馆前。看着门口空空如也,终于忍不住进去了。看到了一座熟悉的雕像,布拉格的主教雕像,唤起曾经的东欧旅行记忆,依稀有点唏嘘。又和母亲玩了一把绿屏抠像,看着屏幕上自己开着飞机飞过城市和雪原,心情却并没有同时飞起来。无限接近却永远无法触摸的感觉,大概便是这样。早晨出门时,用手机预约了芬兰馆。从捷克馆出来,已到预约时间,看到芬兰馆前已经有人排队,觉得事前预约还真是明智。于是通过绿色通道,轻松地进入这座白色“巨碗”。一进门就看到弧状围墙上方大片的蓝天,沿着螺旋步道进入馆内,马上又进入了一个清凉世界。芬兰馆的展示不大特别,但充满先锋科幻感觉的影像和充满纯朴意味的手工展品,对比鲜明却又和谐相融。据说芬兰是世界上最受欢迎国家的第一位,但是真正能欣赏那返璞归真之美的,能有多少人呢?在芬兰馆的互动网站上留言,诚恳地写下“爱芬兰”。出了芬兰馆,开始扫馆。丹麦瑞典挪威馆、冰岛乌克兰馆、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馆、爱尔兰土耳其希腊馆、葡萄牙斯洛伐克馆、波黑馆白俄罗斯馆、匈牙利欧洲联合馆、古巴委内瑞拉馆、智利墨西哥馆、加拿大巴西馆、哥伦比亚秘鲁馆……每一个馆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外形,光是走马观花已经眼花缭乱。小国家的展馆前人迹寥落,发达一点的国家一定门庭若市,形成鲜明对比。不知不觉来到美国馆,外形并不起眼,人龙却长长地绕了几圈。犹豫了一下,我和母亲还是加入了人龙。其实等待的时间不算太长,而且展馆门口有几个会说中文的年轻人一边自得其乐地跳街舞,一边热情地带动排队游客的气氛,排队的过程也就显得不那么闷了。进馆后发现简单得出乎意料,几个展厅分别就是几段电影,赤裸裸地推销美国的核心文化和核心价值观。这样的宣传方式,还真是典型的美国风格,如此倨傲,如此有底气,还如此受吹捧。捧场的人当中,也包括明知对方在倾力推销,依然欣然接受的一个我。出了美国馆,已是中午。又扫了一部分欧洲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场馆,就到网上大力推介的非洲联合馆去了。感觉就是一个大卖场,比起各占一小块地盘的非洲小国各展馆,东西两侧的非洲工艺品卖场似乎人气更旺。琳琅满目的手工饰品和摆设,让我和母亲逗留了很久。走出大冰窖一般的非洲联合馆,又掉进了午后的骄阳似火。奇怪的是游人仿佛比上午多出很多,几乎每个场馆前都有长长的人龙。能吸引游人在烈日下不厌其烦排队的,大约也只有这些我上午来不及扫荡的西欧发达国家的展馆了。仔细看看,每一个展馆出色的不仅是外形,那些建筑材料也是千奇百怪又独出心裁,大多选用可以拆卸的天然轻便的材料,竹子、藤条、木板、简易钉装的塑料和金属片……瑞士馆犹如钉满珠片的外墙,原是一个个红色废旧塑料薄膜包裹的内置光能电池的小圆盘。西班牙馆很大,不知道外表由多少块藤条板块拼接而成。那些藤条板块,每一块都有着不同的编织方向和纹理。英国馆的“种子圣殿”已是世博最著名的亮点之一了,我和母亲走上对面开放式的荷兰馆,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英国馆,银光闪闪的种子圣殿都像来自外星的物件,在阳光下裹着一身如梦如幻的银色光影。荷兰馆本身也很有特色,开放式螺旋状的结构,犹如一座游乐场。我在这里见到了凡高画作的仿品,还有一部很吸引眼球的太阳能汽车。不得不承认,老牌欧洲国家始终还是魅力超群,从建筑到展品,从材料到设计,无一不透着科技与艺术、发展与环保的完美结合。按照计划,坐园内公交车到了亚洲区,把第一天没来得及看的各个国家的展馆匆匆浏览一遍,在展馆外面拍张照片“到此一游”。热门国家始终热门,冷门国家始终冷门,越南馆门可罗雀,两旁的日本馆和韩国馆却大排长龙。没时间进韩国馆,就进朝鲜馆看了看。结果发现光是彩色韩文组成的韩国馆外观,已经超出简陋的朝鲜馆好多个数量级。看看时间,将近6点。想起第一天游世博时,就听说排队时间最长的沙特馆傍晚6点会截止排队,于是临时起意,打算体验一把上海世博的独家特色:漫长的排队。母亲或者是太过随意,或者是跟我一样疯狂,一口就答应了。于是我们加入了沙特馆前蜿蜒曲折的庞大人龙之中,随着人群坐坐,走走,站站,无论什么时候向前望或者向后望,都看不到队伍的尽头。这种情境,最适合感慨中国特色或是人如蝼蚁。足足排了两个半小时的队,到晚上8点半,我们终于进入沙特馆。这个时间,馆内很多内容都已关闭,开放的除了“月亮船”最顶端的空中绿洲,就是这次世博最震撼的巨幕影院“珍宝剧场”了。每天那么多人排上六七个小时的队,也不过为了一睹这1600平方米球形银幕的风采。观影时间不长,大约只有15分钟,但确实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体验。电影内容并不精彩,只是一些简单镜头组合的高清呈现,但是人站在传送带上,随着四周画面上下左右的移动变化,感觉就像浮在空中拥抱云天,鸟瞰大地,难怪剧场门口的介绍说明是“鸟眼视角”。母亲一个劲说值得,而我一直在想,什么时候普通影院也是这种效果?在我有生之年可以吗?再过100年可以吗?从开始排队到最后走出沙特馆,整整用去3小时,虽然这时间已经非常短,但是对于暴走了一天的我和母亲,依然是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草。幸好出馆时有小礼物,一张光碟、几张明信片,还有一个有“月亮船”水印的透明镇纸,像模像样,多少减缓了一点疲累的感觉。人总是贪心的,看一整天的计划这么顺利,我忍不住想再去台湾馆碰碰运气。第一天曾经打探过,晚上闭馆前游人少了,工作人员可能网开一面,让没有预约的游客也可以进馆。但是来回尝试了两次,都被回绝了。我只好放弃,看着夜幕下透明的台湾馆,里面的球形银幕幻化着色彩缤纷的中国风图案,想像那或许也是跟沙特馆类似的技术吧。夜幕下诱人的不仅是台湾馆,香港馆、澳门馆……很多场馆都披上五颜六色的幻彩灯光,演绎出和白天截然不同的气质和风情。我和母亲贪婪地看个不停。不得不说,这一天的世博游很完美,也足够证明,制定计划然后严格执行,实在是我的强项。但也可能是致命的弱项。当我坐在长凳上,翘起疼得不行的脚,再看看母亲疲惫的神情,不禁在心底浮上一声内疚的叹息,对母亲,也对自己。母亲在灯下比着新买的裙子,旁边放着她白天用来做笔记的纸和笔。旅途中的人,也许总有和生活中不一样的地方。我没想到母亲的体力显得比我还好,游兴似乎比我还浓。她还做笔记,几天下来,上海地铁线我们坐过的站点她几乎都能背出来了。有时我觉得她有点烦,什么都要问,解释了也不懂。让她拿相机,她怎么都拍不好照片,可是又很倔强地要一再尝试。其实她不问的时候,我又会忍不住什么都想告诉她。一边抱怨她拿相机都拿不稳,一边又忍不住一再指点她的拍照技术。不是不知道,母亲的好学和迟钝,其实只是为了迎合我的好为人师。她真正的兴趣,是在街头闹市的店铺和摊档,耐心淘她心目中要买给外孙和孙女的礼物。然而终究没有找到她理想中物美价廉的目标,任性的我却已经不耐烦了。在骄阳似火的上海,赌气地和母亲站在街的两头,互相不说话。9月的上海,居然还这么热,大概也是历史罕见。其实我是脚累了,却固执地不肯说出来。最后还是母亲走过来,很体恤地说不找了,不买了,回去吧。我看着她,五味杂陈。这几年觉得自己越来越像母亲了,莫名其妙地就会发脾气。那是因为隐忍太久的缘故。而母亲,是隐忍了一生吧。隐忍成了习惯,隐忍到了骨子里,曾经活泼的小姑娘,就成了让人心疼的老太太。她习惯性地与人为善。房东过来结房租,她抱歉地说临走只能把床单丢进洗衣机,不能帮忙洗干净了,把年轻的房东雷得立马垂头,连说不用。其实房东也很和善。拖鞋、垃圾袋,缺少什么就马上送过来。回程的火车票也是他帮忙订的。这一次到上海,碰到的人都很友善,不管是志愿者还是普通的路人,全然没有我印象中上海人特有的尖酸势利。一位本来在网上说好要卖世博门票给我,结果提前出手卖给了别人的老先生,也在电话里连声道歉之余,向我详细介绍了上海各种旅游路线。在电话里还听到他的老伴不断插话,坐什么车,到什么站,热心得不行。夜深了,衣服还在洗衣机里洗着,母亲已经沉沉入睡。我掀起窗帘,看到窗外伸出长长的不锈钢晾衣架,在每家每户外面形成一个方块。看来,这新装修的房子也保留了传统上海晾晒衣物的“万国旗”特色,这让我觉得城市又多了一分人情味,似乎可以想像在这姿态高贵的大城市里,依然有小人物悠然自得的位置。城市是否让生活更美好,我并不知道。不过世博似乎真是让上海更友好了。企业馆和案例馆,据说是上海世博的一大特色,分布在浦西的D片区和E片区。世博第三天,我们的目标就是这里。本来以为游人会比浦东园区的少,没想到足足排了1小时的队才入园。大约是星期六的缘故吧,感觉比前两天在浦东园区更热闹,很少有不用排队的场馆,而那些队,动辄一排就是三四个小时。我本来依旧决定以外拍扫馆为主,进馆参观为辅。但很快发现,D片区的场馆普遍外形一般,很多都是利用浦西原有的旧厂区改造的吧,真正的精髓应该还在馆内。于是就拉着母亲进了城市足迹馆,从飘逸敦煌壁画到美男子大卫像,从怪异的三星堆铜人到神秘的特洛伊木马,从黄河源头到两河流域,把东西方城市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看了一通。出馆后发现下过雨了,地面湿漉漉的。茫然之中,只见中国人保馆不用排队,就随便进去看了一下。然后在上海企业联合馆现场预约了晚上6点的参观。看看周围的石油馆、日本产业馆、国家电网馆、韩国企业联合馆、可口可乐馆……随便哪一个**都是大排长龙。只有震旦馆的队伍稍微短一些,就顺势进馆,从女娲补天的电影到北京奥运金镶玉的奖牌展示,简略地浏览了一番玉文化发展史。馆里有玉石让游客摸,母亲说确是真玉,摸起来凉沁沁的,我想大约是心理作用吧,大凡中国人没有不受玉文化影响的。外面的雨越下越大,我们在震旦馆坐了好一会,最后还是撑伞出发了。我的伞本来就比较脆弱,走到中国船舶馆终于宣告骨折无治。然而很巧,入园时母亲为某酸奶品牌“送世博伞”的促销噱头所吸引,买了几瓶酸奶,现在那把附送的“世博伞”就派上用场了。这无心插柳的先见之明,让母亲很是得意。我们从中国船舶馆坐园内公交车到了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,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些案例馆:香港、北京、巴塞罗那杭州苏州威尼斯……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,要不是苏州馆正在搞太仓主题周,礼品稍微丰富一点,我都懒得进去一趟。所谓企业馆和案例馆,一圈走下来大致也就明白,有钱的企业和城市应该就有资本设立自己的单独展馆了,因此也跟国家馆一样,有热门冷门之分。台湾案例馆就是热门之一,看着长长的队伍,母亲幽默地说,这我们次世博游,就是跟台湾没缘。德国汉堡馆是更大的热门,想起网上的大力推荐,我犹豫了好久终于加入了人龙。排了将近1小时的队,最终对这大热门的印象,却只限于那棵贯穿楼层的红色“愿望树”,还有展馆门口的自助盖章。汉堡馆外形普通,犹如几块红色大积木拼搭而成,内里应该是大有乾坤的,据说是非常节能环保的“被动房”。只是讲解的人大概讲了一天已经很疲累了,讲得有气无力,我也听得云里雾里。推想“被动房”的意思,大约是不用能源消耗,房子本身就可以收集天然能源循环使用吧。另一个案例馆,沙特的帐篷之城米纳,倒是让人一目了然,印象深刻。沙漠里那么大的一座帐篷城,食宿、交通、安全、卫生还一一考虑周到,实在是厉害的规划。看看时间不够,只好放弃包括城市未来馆在内的其他场馆,一路走回上海企业联合馆,通过预约通道进入这个别致的“魔方”。白天人在外面,看着森林般的一根根柱子随着馆内人生的喧嚣变换色彩,现在人在里面,亲身体验了一把声能转为光能的神奇。当手中的扇子挥起,翩翩蝴蝶在电影厅中飞舞时,这次世博游也算有一个happy ending了。上海的雨天,不仅在世博园里碰到。在此之前,已经在朱家角邂逅了一场雨。朱家角,距离上海最近的一个水乡。从上海音乐厅旁边的普安路坐沪朱高速快线,一路顺畅的话,50分钟就可到达。朱家角汽车站旁有好些三轮车夫,我和母亲听信了“免门票”的诱惑,花20元钱让其中一位把我们带进古镇。后来才发现门票是免了,但是门票中包含的收费景点我们也无法进去看了,能够进去的,都是挂着艺术门面的商业场所。但是不要紧,本来也只是想单纯地温习一下江南水乡的气氛而已。于是我们就在古镇的各条小街闲逛,看看古老的木房子,房前垂柳依依,水上有庄严古刹,背后是雾霭中的淡淡山影。下雨的时候,我和母亲坐在淀山湖边吃午饭,看水面泛起点点白波,穿着雨衣的船夫咿呀摇桨,船儿从桥洞里轻巧地钻出来。雨哗啦啦地下了很久,小饭馆的女老板好心地把我们让到店里去坐。雨停了,顺着湿漉漉的石板路一路走,看小巷人家门口摆出来的新鲜菱角和莲蓬,雨水打过之后鲜艳欲滴的嫩红和粉绿。走到放生桥,看到厚厚的云层裂开一条缝,阳光从缝里洒下来,烟波浩渺的湖面上,渔人正撒开一张网,白晃晃,银闪闪。这就是水乡了。虽然雨后的空气透着丝丝凉意,眼前的景象却透着水乡特有的温软。朱家角的主要街道基本上已成为购物街,五香豆芡实糕都还在,还有一个个泛着油光的大蹄髈,但更有许多应节应景的世博特许商品,大大小小的海宝,冲着游人微笑。离开古镇的时候,我看到广场上正进行“第13届上海朱家角旅游节”的彩排。长途公交在夜色中回到上海,我又看到高速路上的宣传灯柱,再过两天,上海旅游节就要开始了。便觉得世博是上海的一件华衣。藏在上海角落的每一朵蕾丝花,还在一朵朵添加上去。9月,据说是游世博最好的季节。人会比较少,平均每天入园才20多万,比高峰时的50万人轻松多了。我亲身体验了这20万人的“轻松”,再也无法想像50万人的拥挤。幸好请了足够长的假,三天世博是间隔着游完的。如果是连续的三天,我不知道我能否坚持下来。看着母亲苍老的面容,耷拉的眼袋,我又是佩服又是歉疚。其实母亲的状态比我还好。我提醒了自己很多次,结果还是把没有开封的一整块巧克力忘在房东的冰箱里没有拿出来。妈妈却把大大小小的物件齐齐整整地打包收好了,从朱家角买的万三蹄髈,到世博园收集的各种小礼物,还有一直没用上的两张崭新“观世博”专用折叠凳,一件都没落下。她什么都舍不得丢,什么都要带回去,行李比来之前多出一倍不止,她却坚持着要自己扛,连声说不沉,不重。我很排斥坐火车,一直头晕脑胀。但是母亲很喜欢坐火车,一直看着窗外的风景不说,还偷偷观察车厢里的其他乘客,分析他们的身份。她告诉我,那几个活跃得来又有点居高临下自信姿态的小伙子,是老师呢。他们也是去上海看世博的,但是没有进入中国馆。我们倒是阴差阳错进去了,还额外赚了100元。那么热门的沙特馆也进去了,仅仅排了两个半小时的队而已。总之,这次游世博,该看的都看了,计划很好,执行很好,很圆满。我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,愉快的神情,有点熟悉,又有点陌生。就像看着一面镜子,这一面是个活跃的小姑娘,那一面是个沉稳的老太太。我说,我们去餐车吃饭吧。母亲马上说,好,我也想吃好一点呢,我没有在火车餐车吃过饭。其实我也是第一次在火车餐车吃饭。这餐车很整洁,菜的味道也不错,价格也没有我以为的那么离谱。一切看来都很好。这是我和母亲的世博游。(2010.10)